从名称可以看出,巴菲特指标来自全球公认的投资者沃伦·巴菲特。早在2001年,沃伦·巴菲特接受采访时就表示,看待股市的方法是通过比较便宜或昂贵以及价格是否合理。
这演变成了“市值与GDP之比”公式,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轻松计算,将每只股票的企业价值与GDP的比值相对比。后来,这个公式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为“巴菲特指标”。
使用巴菲特指标并不难。巴菲特指出100%为公允价值。指标接近70%时,股市可能被低估;而达到200%时,则可能高估,警示着潜在的泡沫风险。
另一方面,如果巴菲特指标升至200%水平,股市可能处于高估区间,这是投资者正在投资的股票面临泡沫危机风险的告警信号。
1999年,美国巴菲特指数曾飙升近200%,即股市占GDP比重接近两倍。一年后,互联网危机爆发。2020年,巴菲特指数再次超过200%,随后标普500指数次年下跌超过-20%。
然而,巴菲特指标也有局限性。例如,如果股票市场上的公司在其他国家上市,但不在该国家地区运营,巴菲特指标就无法使用,因为它无法反映在GDP值中。
此外,过去的巴菲特指标数据需要考虑当时的不同背景,包括金融指标和政策利率。
巴菲特指标是一个有用的工具,有利于分析股市状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,判断股票是否会出现泡沫。
然而,仍然存在许多限制,例如通货膨胀、利率、企业盈利和政治因素。我们在分析仪器的同时应该考虑其他方面。
ให้ทุกเรื่องการเงินเป็นเรื่องง่าย เริ่มต้นวันดีๆ ไปกับเรา MAKE A GREAT DAY WITH ACU PA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