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「鄧寧-克魯格效應」為何少知的人總是自以為聰明?

鄧寧-克魯格效應(Dunning-Kruger Effect)被認為與’冒充者症候群(Imposter Syndrome)’ 完全相反,後者是指人們總覺得自己不夠聰明,而前者是指人們在不了解的事情上總是自以為聰明。那麼,這兩者的原因是什麼呢? ACU PAY將帶大家了解一下。 、

เนื้อหา

什麼是鄧寧-克魯格效應?

鄧寧-克魯格效應(簡稱:達克效應)是指一種心理現象,人在腦中會認為自己才華洋溢、天資聰穎,儘管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,自己並沒有那麼有才華。

1999年,心理學家戴維·鄧寧(David Dunning)和賈斯汀·克魯格(Justin Kruger)對這種現象進行了研究。他們讓受試者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評估測試結果。結果顯示,得分較低的參與者總是高估了自己的測驗成績。另一方面,得分較高的參與者自我評價則低得多,實際上他們的成績比自己估計更高。

為了驗證這個假設,鄧寧和克魯格讓高分和低分的兩組人再次進行測試,以觀察他們的答案有何不同。結果顯示,低分組對自己的評價依然過高,因為他們依舊相信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,並且和之前一樣高估了自己的成績。

因此,得出的結論是:這種現像是認知偏差造成的,它讓他們相信自己什麼都知道,但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,並深信不疑。

心理學家用圖表來比較知識和信心的變化,以更直觀地展示這種效應,如下:

無知之牆

一開始,人們會充滿好奇和疑惑,但還沒有自信。這種狀態會激發我們渴望找到答案。當我們嘗試之後,發現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,因此信心很快就增強了,儘管所學的其實很基礎。

古贊

學習之後,人們會認為自己幾乎學會了一切,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懂得多。這使他們可能表現得比別人更張揚。

感知之坡

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後,當我們收到以前不知道的新信息,或者有人問我們所學知識的細節而我們無法回答時,我們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了解得足夠多,很快就會感到缺乏自信。

絕望深淵

當我們覺得自己知道的還不夠多,或幾乎什麼都不知道時,有些人可能會放棄,再次陷入無知的狀態。當一個人能夠幡然悔悟時,他就會從學習新知識中找到動力,繼續前進。

覺醒之坡

在承認自己知識不足之後,這將成為一個新的起點,讓我們更想學習和行動。這會讓我們對學習充滿熱情,而不是誇誇其談。

永續性平原

當我們克服了這一點並繼續學習時,我們就會成為一個自信的人。儘管我們有自信,但仍會繼續學習,獲得知識,並不斷更新對周遭事物的了解。

對於那些已經受到這種效應影響的人來說,只要接受並認識到我們不可能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事情,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。因此,每個人都可以適應和接受新事物。這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擁有良好心態、真正擁有知識的人。

作者

Picture of ACU PAY Thailand

ACU PAY Thailand

讓財務問題變得更簡單,與我們開始美妙的新一天,MAKE A GREAT DAY WITH ACU PAY

有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