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,當時的人們將紅色與太陽、火焰以及血液聯繫在一起。太陽象徵生命的力量,火焰有驅趕邪惡的作用,而鮮血則代表人類。因此,紅色在古代中國成為了象徵吉祥和權威的顏色。
此外,還有傳說,就是秦朝的創始人和第一個皇帝(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5年)被任命為“紅色的兒子”,隨後人們開始崇拜紅色。這成為權力和尊崇的象徵。
男性華人越來越喜歡紅色的起源可能可以追溯到「農曆新年」。 「農曆新年」的傳說中,古時候有一種名為「年」的怪獸,它在新年的夜晚闖入村莊,襲擊人們和家畜。然而,這種怪獸有一個弱點,就是害怕聲音和紅色。因此,為了驅逐邪靈和不祥之物,華人開始互相穿戴紅色服裝,用紅色的紙張裝飾家居,包括燈籠、爆竹,甚至是紅包,都是紅色的。這項傳統一直延續至今,成為農曆新年期間的風俗習慣。
文化和紅色有什麼相同的地方
雖然中國古代的各個朝代對顏色有不同的喜好,但所有皇帝都一致喜歡紅色。這點體現在北京故宮內規模龐大的建築中,包括被禁止建造的總面積為720,000平方公尺的紫禁城。最引人注目的是城牆和城門,都被塗成醒目的紅色,連同大型的柱子和門也一樣。
此外,在明朝時期,由於是明朝的王朝(「朱」在中文中意為鮮紅的顏色),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各個方面都促使紅色成為主導色。例如,在中華傳統的婚禮儀式中,紅色是主色調,從訂婚合約、婚禮禮服、新娘面紗到婚禮裝飾和燈具,紅色都扮演著主導角色。相信紅色能增添生活的繁榮,因此紅色文化逐漸滲透到了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,最終成為中國國家的象徵。
在明和清的時期,由於皇帝嘉許和頒發的法令被稱為“紅本”(紅色封皮的書),並且這些法令在經過皇帝的裁定後會被分發出去。此外,有傳說稱,康熙皇帝喜歡用紅色墨水在法令上打記號,以示對法令的批准,後來這種做法傳承下來,一直延續到現代,成為一種檢查批改作業的習慣。
紅色通常在各種祈福活動中被廣泛使用,但並不是任何場合都可以隨意穿戴,例如在參加婚禮時禁止穿著紅色的服裝、紅色的帽子和紅色的鞋子。在唐朝時期,紅色和黃色成為了皇帝的專屬顏色,因為人們相信這是太陽的顏色。由於「天不容兩日之陽」(兩個太陽不能同時存在於天空),所以普通人和貴族都被禁止穿著紅色和黃色的服飾,而改穿灰色、黑色或藍色的服裝。這項文化傳統一直延續至今,包括阿姨、阿公和現代中國人。